不開空調,又有人中暑進了ICU!有這4種癥狀要警惕!
近日,急診室來了位二十出頭的產后媽媽,孩子剛出生十幾天。
她被送到醫院時已經被40多度的高溫燒迷糊了,根本無法和人正常交流。
家里人的說法是,她怕坐月子落下什么病,就穿長褲長袖(衣服),也沒有開空調。
前陣子,#7旬老人不開空調高燒至40度進ICU#也登上微博熱搜。

對于這兩個案例,我只想說:在家吹空調、風扇花的錢和住ICU花的錢相比,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月子期間,該開窗通風就開窗通風,怕熱也可以開空調,否則一旦中暑嚴重看醫生,花錢還遭罪。
特別是兒童、孕產婦、老人、戶外高溫工作者這些中暑高發的人群,夏天更應該特別注意。
中暑分等級,謹防重度中暑!
中暑一般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重癥中暑。
先兆中暑的特征會有:頭暈眼花;體溫正常或稍微升高(一般小于37.5℃);四肢無力;沒有精神、注意力不集中。
出現這些癥狀后,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導致輕癥中暑。
1 輕癥中暑
除了先兆中暑癥狀外,還可能會出現高熱、呼吸加快、心率加速、煩躁或嗜睡、面部潮紅、大量出汗、運動不協調等癥狀,體溫也可能會上升到38℃。
輕癥中暑及時治療,并不會留下任何后遺癥。
2 重癥中暑
如果輕癥中暑不及時救治,就會發展為重癥中暑,一般可以細分為三類:
熱痙攣:表現為肌肉抽搐、皮膚潮紅、頭暈虛弱、肌肉疼痛引起痙攣。
熱衰竭:熱痙攣進一步可發展為熱衰竭。表現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腹痛、意識模糊、運動失調、昏厥,體溫高于39℃。
熱射病:最嚴重的,死亡率高達60%,表現為直腸溫度≥41℃,出現嗜睡、昏迷、休克等癥狀。
不同的中暑級別,對應措施也不一樣。
在剛開始發現孩子中暑之后,如果癥狀較輕,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急救。
關鍵字一:移
如果在室外,盡快把孩子轉移到陰涼、空氣流通的地方,遠離高溫高濕、悶熱的環境。
如果在室內,快速脫下孩子身上的衣服,把空調或者風扇調節到適宜的溫度。
盡量讓寶寶平躺休息,腿部抬高。
關鍵字二:擦
首先減少娃身上的衣服或者被子(特別是緊身、不透氣的衣服)。
用溫涼的濕毛巾擦拭身體,或者將水噴灑在身上,加速身體表面水分蒸發,帶走熱量。
有條件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在頭部、頸下、腋窩或腹股溝等大血管經過的地方。
此外,也可以用溫水拭浴、冰枕、冰毯等方式物理降溫。(當體溫降到38℃,就不需要這些強制降溫的方式了。)
關鍵字三:飲
如果寶寶意識清醒,可以少量、多次喂水。
有條件可以口服補液鹽,或者喝淡鹽水、電解質功能飲料。(不建議喝過甜的飲料,不僅不能補水,還會造成胃痛、胃擴張、嘔吐、腹痛等情況。)
如果經過上述處理后,孩子仍然有這5種表現,要立即送往醫院治療:
發生脫水以及精神狀態較差(比如處于昏迷狀態);痙攣按摩30分鐘后無好轉;體溫達到40℃以上;皮膚干燥且無汗;呼吸快且淺。
此外,生活中還有很多防暑避暑常見問題,我們也收集好了,一一為大家作答!
網紅“清涼口罩”可以用嗎?
最近,杭州市市場監管部門對市場上的清涼口罩進行了評測,發現所謂“含有薄荷的清涼口罩”可以帶來一定的清涼感,但持續時間不長,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口罩悶熱問題。
而且它的過濾性較普通口罩差一點,防護力度也減弱,并不推薦使用。
中暑昏迷后,能掐人中嗎?
掐人中不僅毫無急救作用,還可能加重呼吸不暢,很多掐人中醒的,大多是被痛醒的。
藿香正氣水、十滴水能給寶寶用嗎?
首先,不否定兩者的作用。
但藿香正氣水含有40-50%酒精,十滴水中也含有樟腦和酒精,并不適合給寶寶用。
中暑發燒后,可以吃退燒藥嗎?
雖然都是發燒,但兩者產生的機制是完全不同的。
普通發燒是主動的,而中暑發燒是被動的。
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個房子,普通發燒是開暖氣,中暑發燒是失火。
所以普通發燒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一般不會燒壞腦子。
而中暑發燒完全是失控了,需要滅火,采取物理降溫,而不是退燒藥。
如果采用了物理降溫措施,體溫仍然居高不下,或伴有其他急性感染時,可考慮使用退燒藥,當然這也需要醫生來評估。
“趁熱”分享這份防暑攻略,
助家人朋友輕松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