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miesm"><acronym id="miesm"></acronym></s>
    • 
      
        <s id="miesm"><em id="miesm"></em></s>
        • 省政府新聞辦批文·浙新辦[2008]17號

        • 龍灣區唯一具有新聞發布資質網站

        • 溫州市第一批文明網站

        • 溫州市網絡文化協會理事單位

        • 市級青年文明號參賽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龍灣新聞網  ->  新聞中心  ->  溫州新聞 -> 正文

        鄉村有“館”,且待更風光

        2022年08月22日 17:11:08來源:溫州日報

        一鎮八館,在千年紙山綻放生機,與山水人文相生相融,正串聯起未來鄉村的新場景。

        從甌窯小鎮到陶山小村,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實的博物館帶著泥土芬芳驚艷于世,讓窯火重燃,讓甌瓷熠熠發光。

        鄉村博物館、藝術館、文化館、體驗館,帶著泥土氣息孕育而生,成為挺立在廣袤鄉間一道多姿多彩的人文風景。

        來到鄉村,遇見“館”的力量,見證鄉村美好生活,未來發展前景令人期待。

        (一)

        溫州是紙的故鄉,甌海澤雅一帶,是溫州手工造紙的發祥地。山水民間,至今保留著傳承千年的古法造紙。

        如今,你來到紙山澤雅,首先迎接你的未必是一簾青山秀水,而是立于村口與“紙”有關的當代藝術館——

        館以腳下的“龍溪”為名,依山傍水而筑,以國寶“四連碓”為型、造紙文化為意,勾勒出水碓,紙槽,煙囪,腌塘之形,融合了傳統紙山文化和當代藝術風范。

        在此,建筑、藝術和自然融為一體。徜徉館中,可遇見世界大師、當代藝術家、造紙匠人的作品;舉目窗外,有溪流、竹林、飛鳥與遠山,實現“一步一景,望山親水”的沉浸式體驗。

        10場主題展、9場專題藝術沙龍、5場學術研討會,8場藝術跨界活動,研學活動超過40場。短短一年時間,在游客盈門的驚喜聲中,“紙”的藝術在古鎮找到了共鳴,在鄉土中煥發出新的生機。

        如今,去千年紙山體驗山水與主題展館,已然成為一種旅游新方式。

        因為,不同主題的文化場館,一個澤雅鎮就建起了8座:龍溪藝術館、中國寓言文學館、水文化館、琦君紀念館、造紙博物館、鄉賢館、馬鞍巖革命交通站展示館,以及全新的文化大樓(館)。

        它們就像鑲嵌在紙山文化旅游帶上的小珍珠,與山水人文相生相融,成為展示紙山特色的新窗口。

        千年傳統造紙,孕育了獨特的紙山文化現象。在澤雅當地政府、村集體、鄉賢能人積極投建下,藝術館、博物館、文化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以“紙山IP”為文化引領,正串聯起一個未來鄉村的新場景,進而為共同富裕打開了一個新的通道。

        這個夏天,一部《一座“活”的造紙博物館》視頻在朋友圈迅速走紅,喚醒了更多市民走進古鎮,探訪傳統生態造紙專題展示館,感受中國造紙術“活化石”的魅力。

        無論是巧奪天工的四連碓,還是符合當下審美的鄉村展館,它們都帶著千年紙山的文化烙印融入澤雅的山水之中,吸引我們前去探訪。

        (二)

        夏日清晨,山谷的靜謐被一群孩子打破,鄉村博物館迎來了第一批訪客,探訪甌窯,觸摸歷史,體驗非遺,整個館沸騰了起來……燈火闌珊時,最后一波游客在意猶未盡中離去,500多件古今瓷器靜臥展柜,延續著“聽得松風并澗水”的最美姿態。

        甌窯,千年繁華,宛如昨日。

        東漢至元代延續制瓷達一千多年,西晉文豪潘岳寫下“披黃苞以授甘,傾縹瓷以酌醽”美篇;唐人李南金所書“聽得松風并澗水,急呼縹色綠瓷杯”金句,如今依然可感可聞甌窯靈動的清音。

        甌窯,曾經那么遠,現在這么近。

        5月15日,浙江省文物局公布了浙江省鄉村博物館第一批認定名單,溫州以“甌窯”為主題的鄉村博物館擁有2席;5月18日,一場以“博物館,見證鄉村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國際博物館日溫州主場活動,在永嘉甌窯小鎮拉開序幕。

        從永嘉甌窯小鎮到瑞安陶山豐南村,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實的甌窯博物館帶著泥土芬芳驚艷于世——

        走進永嘉甌憶文博館,這里與唐代坦頭窯遺址相鄰。

        五年來,甌憶團隊不斷研發推廣兼具傳統與現代審美價值的新甌窯,追尋甌窯文化的腳步不曾停歇。

        在瑞安陶山的逶迤群山中,這里散落著多處古窯址。

        陶山漢臣工作室的年輕匠人,長年堅守山村小院,帶領一幫手藝人,尋訪山間遺址,搭起新甌窯,建起青瓷博物館,深入挖掘非遺文化的現代價值。

        甌窯窯火何以再燃?甌瓷為何在當下走紅?在政府的文化賦能、大力推動之下,來自鄉土的民間力量被激活了,越來越多年輕匠人投身甌窯文創,推陳出新,再現風采!

        甌窯作為溫州的“金名片”,鄉村博物館正發揮獨特優勢,形成保護、傳承、推廣和創新傳統文化的生態體系,讓甌窯文化生生不息、熠熠發光。

        (三)

        博物館用實物、圖片、模型、聲光電,將遺址、技藝、農事、生活、習俗、鄉村美食、歌吟彈唱、民間藝術等,一一演繹得聲情并茂。參觀者在心里一遍又一遍感嘆:小小山村,無限美好!

        當我們置身千年古村落,不禁遐想鄉村本是一個大大的博物館。

        隨著鄉村博物館建設在我市各地方興未艾,關于鄉村博物館的界定、鄉村博物館的社會價值、鄉村博物館的建設,以及政府如何引導和扶持鄉村博物館發展,且成為蓬勃開展的新課題。

        “融合活態的鄉村博物館,讓活力更強!薄安┪镳^像教育一樣普及,會綻放更燦爛。”“鄉村博物館需要文創產品產業化,因為博物館本身是技藝、文明的傳承!薄皽刂莸泥l村博物館,類型豐富,特色鮮明。在未來建設中,同時要避免‘千村一面’‘千館一面’的現象”……專家學者們紛紛給出真知灼見。

        與城市博物館、藝術館的建設不同,鄉村博物館、藝術館的建設更需要因地制宜,使其與鄉村產生深層聯系——于是,我們發現古遺址已變身新風景,舊禮堂改建成為藝術館,大山里的茶園也有了非遺體驗館作伴,一座座帶著泥土氣息的“館”孕育而生。

        利用鄉土資源和優秀傳統文化求發展,正成為村民的真情企盼,根植于鄉村的博物館、藝術館、文化館則成為滿足大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力量。

        浙江是全國三個鄉村博物館建設試點省份之一,今年省政府將鄉村博物館建設納入民生實事項目,溫州在全省率先行之。今年5月以來,溫州已先后命名54家市級鄉村博物館,其中8家受到了省級命名。日前,我市再次迎來省鄉村博物館建設驗收組,又有40家進入專家視線。

        吃一碗紗面湯,咪一口麥麥酒,瞧瞧老物件;自駕環游金海岸,探秘礦洞舊遺址,來世界礬都暢游打卡;采擷春光,品茗黃湯貢品,讓人沉醉在茶香與詩畫中……

        走進小鎮、山村、名勝、古跡、公園、禮堂,你都有可能和它們不期而遇,期待開啟一場全新的鄉村博物館之旅。

        [編輯: trs接口] 
        分享到:
        下載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