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miesm"><acronym id="miesm"></acronym></s>
    • 
      
        <s id="miesm"><em id="miesm"></em></s>
        • 省政府新聞辦批文·浙新辦[2008]17號

        • 龍灣區(qū)唯一具有新聞發(fā)布資質網站

        • 溫州市第一批文明網站

        • 溫州市網絡文化協(xié)會理事單位

        • 市級青年文明號參賽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龍灣新聞網  ->  新聞中心  ->  外埠報道  ->  外埠網站 -> 正文

        【浙江新聞客戶端】先賢佳風后世傳揚 龍灣張璁紀念館國慶期間開館

        2022年09月28日 10:58:24來源:龍灣新聞網

        WechatIMG2.jpeg

          張璁是誰,以他名字命名的紀念館長啥樣?9月27日下午,龍灣區(qū)召開張璁紀念館開館暨永中街道重點文旅項目推進工作新聞發(fā)布會。記者從會議獲悉,張璁紀念館將于今年國慶期間開館,進一步打響“張璁故里、和合之鄉(xiāng)”文化品牌。

          張璁是溫籍明代政治家。“清勛戚莊田,罷鎮(zhèn)守內臣,百吏奉法,苞苴路絕,海內稱治矣”是《明世宗實錄》對張璁的評贊。作為一代賢相,明代少有的閣臣,張璁清廉自守,博學明辨,勇于革新的德行、才識和精神,至今仍為世人敬仰、傳頌。

          在民間,張璁俗稱“張閣老”。張閣老是龍灣歷史長空中的一輪明月,普照萬家。作為布衣出身的首輔(宰相),張璁在溫州生活了將近半個世紀,在龍灣瑤溪創(chuàng)辦書院,去過甌海茶山、仙巖,鹿城江心嶼等地,對這里的人民與土地有著特殊的感情,并留下許多詩篇。

        張璁紀念館效果圖1.png

          為更好地保護、傳承張璁文化,龍灣區(qū)永中街道采取“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模式,以公建民辦的形式推動張璁紀念館建設項目順利落地。該項目總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總投資約1500萬元,館內以“序廳”“一代名臣”“風范長存”三個篇章,呈現(xiàn)張璁文化內涵。同時,通過藝術展墻、藝術造影、場景還原、互動投影等數(shù)字化手段,展現(xiàn)張璁的傳奇一生。

          在紀念館建設過程中,龍灣區(qū)各方鄉(xiāng)賢更是慷慨捐贈,其中80歲的張氏后人張學郎老人捐贈100萬元。

          發(fā)布會還介紹了龍灣區(qū)和合文化園、寺前街歷史文化商業(yè)街區(qū)、鄭宅岙美麗田園綜合體、永昌古鎮(zhèn)等四大文旅項目推進情況。

          【人物名片】

          張璁(1475-1539),字秉用,號羅峰。明嘉靖十年,經世宗賜名孚敬,字茂恭。永嘉場三都普門(今龍灣區(qū)永中街道普門村)人。24歲中舉人,后七應禮部試不第,遂在家鄉(xiāng)瑤溪設書院授徒修業(yè)。正德十六年(1521)中二甲進士。因“大禮議”得世宗(嘉靖)倚重。嘉靖四年(1525),遷詹事兼翰林學士。五年升兵部侍郎。六年,掌都察院事,拜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yún)C務。七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進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八年,為首輔。十三年,進少師兼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十四年春因病致仕回鄉(xiāng)。卒贈太師,謚文忠。張璁一生深于禮學,大力推行政治經濟改革,為我國歷史上王安石之后、張居正之前的又一位改革家。遺著有《張文忠公集》《嘉靖溫州府志》等!睹魇贰肪硪痪帕袀鳌! 

        [編輯: trs接口] 
        分享到:
        下載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