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企業曬出創業清單 惠企政策一年幫省十幾萬

我市出臺的各類扶持網絡經濟發展的政策,大大激發了年輕人的創業熱情。圖為位于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青年電商產業園。資料照片 劉偉攝
記者 李中 實習生 黃亦慧
近年來,我市把電子商務列入“一號產業”進行大力扶持,一場“互聯網+”的風潮正席卷而來。于是,固有的商業模式逐一被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被沖擊,對于許多掘金互聯網的創業者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
但是,“互聯網+”并不是一個標簽,也并非想加就能加。究竟應該“加什么”“怎么加”?近日,記者特意采訪了一位在溫創業多年的企業主,曬出他的創業清單,看看能否給其他創業者帶來不一樣的思考與視角。
市場足夠大
人才難覓最糾心
鄭祥富近日很忙,剛搬入溫州高新區電商大廈后,幾乎每天都在馬不停蹄地考察、接洽、開會。用他自己的話說,時間就是財富。
他是聯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創業伊始,從幾年前寥寥數人發展到今天50多人的團隊,一躍成為以“O2O系統”開發為主要經營項目的高科技企業。
O2O是傳統商業與互聯網相結合,實現線上交易線下服務,是近年來風靡一時的互聯網商業模式。最近幾年,就是通過不斷研發這種最新的互聯網軟件,讓聯科一躍成為行業的一匹黑馬。如近期他們為一家企業研發的“智慧小區”App,使用者通過手機操作就能實現快遞送貨、上門家政以及網上買菜等服務,投入試運營后,效果不錯。
研發這樣一款App一般需要好幾個月,盡管研發項目價格不菲,但苦于人才難覓,有些訂單不得不婉拒。
“溫州能做App開發的高端人才太少,然而一個App項目團隊起碼要7個人研發好幾個月,技術力量跟不上,業務就沒法多接。”在鄭祥富看來,人才匱乏是聯科在溫發展的最大難題。
為解決人才困局,聯科公司選擇在上海建立一個技術團隊,將技術中心轉移到上海。鄭祥富說:“現在互聯網技術人員奇缺,在溫州招聘了一年也只招到2個。”為此,在千方百計增加團隊中互聯網營銷人才、技術人才的挖掘培養外,聯科把核心技術團隊建在了上海,實行溫州接單、上海研發。
盡管如此,鄭祥富坦言,網絡創業在溫州剛起步,發展空間巨大,很多傳統企業開始根據不同行業的屬性,來尋找互聯網里勝出的機會。對于很多創業者來說,溫州市場足夠大,誰都不會輕易言棄。他希望政府能夠貫通企業和人才的橋梁,讓企業能夠與更多的院所機構強強聯手,推動“互聯網+”在溫州的運用壯大。
補助項目多
一年可省下十幾萬
2013年9月,市政府出臺了系列扶持互聯網創業的扶持政策,優化改善網絡經濟發展環境。鄭祥富在溫創業的選擇獲得了回報:有關部門看中聯科發展潛力,予以減免房租,為企業減負。
“公司在高新產業園區的電商大廈辦公面積有680平方米,一年能享受10萬元左右的補貼。”鄭祥富向記者介紹道。除了租金優惠外,今年聯科剛獲得省級和市級科技創新型企業稱號,他從科技部門得知有科技申報項目資金資助,正準備申報。“一旦申報成功,也有幾萬元的獎勵,對于發展中的企業也是雪中送炭。”他說。
這些優惠政策加起來,聯科公司每年可節省十幾萬元,“除了真金白銀,溫州的行政審批項目也越來越少,速度越來越快,一個營業執照和其他稅收證件幾天便可辦妥,另外科研項目的審批也正逐步向創新型企業傾斜。”鄭祥富表示。
鄭祥富還透露,這些年溫州出臺創業創新的政策越來越多,不斷吸引眾多創業者來溫創業,行業聚會不時有新面孔出現,“他們的加盟,將為溫州發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后勁。”
“在溫州創業的人群中,不僅有本地人,還有大量外省和海歸人才。”在鄭祥富看來,溫州的吸引力除了傳統產業優勢,也與近年不斷改善的投資環境有關。
互聯網怎么加
攜手傳統產業最有“錢途”
當以鄭祥富為代表的眾多網絡創業投資者紛紛搶灘溫州市場的時候,一份文件,也驗證了鄭祥富的眼光。
這幾天,鄭祥富一直在關注市政府不久前下發的鼓勵小微企業投身“互聯網+”行動計劃。特別是計劃明確要求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并依托泵閥、電氣、汽摩配等行業網站推動網上技術專業市場建設,讓他有點小高興。他認為,這意味著,在“互聯網+”時代下,溫州傳統的商業模式將迎來大變革,他的“以020系統驅動零售渠道變革”理念或許將獲得一片更大的實踐天地。
從2002年開始,鄭祥富一直在為企業做網站,后來專注為企業研發網上商城系統,幫助企業運營網銷平臺、拓展網銷渠道等,研發水平不斷提升。他告訴記者,過去溫州企業對于做網站,大多屬于試探性的“觸網”,現在則不一樣,他們需要精準搜索,需要大數據支撐,實現從設計、生產到上線銷售的全程互動。基于此,鄭祥富計劃進一步研發融合優化網站、移動終端、百度優化排名和二維碼為一體的工具,助力本地企業全面做大銷售。
“‘互聯網+’不是想加就能加,不是簡單地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粘在一起,而是借助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商業模式、產業結構的過程。”鄭祥富希望,站在“互聯網+傳統產業”的風口,他的企業和溫州廣大制造業企業一起,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