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茅竹嶺古道 賞甌江之美景

茅竹嶺古道行人稀少,偶爾有人提著山泉水下山。劉娜筱攝

古道每一階均用雕有花紋、繩紋、云紋防滑的條石鋪就。

山中平山禪寺。
☉商報記者劉娜筱
始建于南宋末年的古道,每一階均用雕有花紋、繩紋、云紋防滑的條石鋪就,粗獷古樸;古道沿途的古樹遒勁蒼老,樹冠如同綠帳篷遮日蔽天……龍灣茅竹嶺有一條保存完好的古道,曾入選溫州十條特色古道,但很少有市民知曉。近日記者前往一探究竟。
茅竹嶺古道一頭位于龍灣區狀元街道茅竹嶺上,一頭位于龍灣區瑤溪街道白樓下村楊府殿邊,古時因遍山茅竹而得名茅竹嶺。從狀元街道機場大道茅竹嶺隧道口的石階上山,可以看到龍灣區設立的文保單位石碑。碑文上寫道,古道始建于南宋末年,全長近500米,路面寬2米左右,嶺高100米,上嶺石階一百九十七級,下坡一百六十五級,是77省道開通之前永強到市中心的陸上主通道,是一條歷經數百年的古道。
沿階而行,發現此古道與別的古道有天壤之別,這兒的古道每級臺階均用雕有花紋、繩紋、云紋防滑的條石,或三根或四根鋪就,兩旁有置邊沿石。石板上雕刻的紋痕,并沒因歲月而消失或模糊,反而越發清晰,很有歷史的厚重感。沿著微有坡度,整齊的石板路前進,道路兩邊都是高大遒勁的樹木及茂密植被。透過林間,隱約可見甌江上來往的船只和江對岸的七都島。
行走在龍灣區茅竹嶺古道,行人稀少,偶爾有一二個人提著山泉水下山。靜謐的林間古道,茶樹花、油茶花、茅花靜靜開放,與山腳下機場大道的車水馬龍,形成鮮明對比。
白樓下一位75歲的村民經常義務上山打掃衛生。據他介紹,山上的健身廣場有7口井,早上上山的市民多為晨練或提水,平時上山的人較少。他稱,這條古道是以前永嘉場(今永強)鄉親到溫州城里的道路,當時永嘉場一帶的鹽、海鮮、蔗糖、大米等物資通過這里運出去。可能為了行走安全,當時造路時在石板上刻了防滑的紋路。除了古道,這里還有平山禪寺、茅川精舍(嶺北)、便止亭遺址、碑刻、炮臺遺址、古井等歷史印跡。
平山禪寺是古道的“分水嶺”,一邊是繼續往白樓下村延伸的古道下行臺階,一邊是通向茅竹嶺的森林綠道。此綠道的水泥路臺階是近年新建的,可通向山頂兩處鐵塔。此季,綠道兩邊已顯濃濃的秋韻,高高的茅花在風中搖曳。站在山上,溫州大橋、七都大橋、甌江等交通網一覽無余。晴好的天氣,山頂處是極佳的攝影和觀賞地。
>>>攻略
>>>攻略
●公共交通:6號、9路、21路、41路、122路、62路、66路、124路、130路、132路、142路,可在狀元茅竹嶺加油站附近站點下車,前行幾分鐘到茅竹嶺口臺階上山;茅竹嶺西(溫州港龍灣港區有限公司)前右邊→茅竹嶺森林綠道牌子沿河步入(不到10分鐘路程到古道口)→龍永路白樓下九間→白樓下村楊府殿→古道上山。
●自駕:市區→龍灣狀元→茅竹嶺隧道口→海軍部隊路邊停車位停車→隧道口右邊臺階上山;白樓下西公交站(溫州港龍灣港區有限公司)前右邊茅竹嶺森林綠道牌子→沿河進入→龍永路白樓下九間→白樓下楊府殿停車場→古道上山。
●門票:無
●游程設計:半日游
●適合群體:道路狀況良好,男女老少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