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峰物語》之解
□ 潘偉光
溫之龍自括西駛至海而盡,余鄉濱海又適當海之弓,蕞爾一區人文眾且盛矣。可知永強自古有“好山多在永嘉場,高士恒棲滄海曲”之美譽也。
龍未蟠兮潛于水,豹未斑兮隱于山,時未遇兮伏于窗牖之間。待到天開云散日,吾甌諸龍安能不咸集于羅峰哉?君不見海坦沙漲,張璁直進內閣;芙蓉花開,王瓚高中榜眼;王鉦一門,父子兄弟皆進士,三元及第,王名世文武雙全……永嘉場士子鳳鳴朝陽終成翹楚焉。
適永強中學六十華誕甲子史傳,青弘女史竭思盡力繪制坭塑巨幅,羅峰物語是也。又撰文輔畫相得益彰,曰《青弘坭塑迦葉蓮集》。
想其初接此任務時,潛心構思往往如履薄冰,憂于任務重時間迫也。專注創意常常萬籟俱寂之后,每每以頂禮膜拜之虔誠,泉思飛涌之激情,屢屢于畫里意中祈禱嘗試,神來之筆豈非天賜乎?
廢寢忘食幾近癡迷,心無旁騖有若禪定。終以泉山為背景盡現龍脊之脈象。聚精會神以觀之,惟覺羅斯山以郁郁,觀夫海之洋洋;秀遍g江流盤作帶,山翠簇為臺,蓮花凈染青云開。更有羅峰書院若隱若現山林間,繚碧園內諸子談笑聲聲,入耳似天籟。試看今日之強中,翠榕披丹彩,菡萏吐赤心。此樹此花機括瑞,從此再也不肯待秋風。摹寫人物花草細膩入微,甚至于纖毫俱晰,尤難也。無怪乎渲染烘托可知其技法之嫻熟,隱喻借代可窺其文思之巧妙,匠心獨運渾然天成,真強中自有強中手也。
青坭作塑,弘彰古藝,此心可鑒日月,其藝已臻化境也。
[編輯: 孫曉敏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