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邁:將楊梅小鎮模式“復制”回溫州

楊梅小鎮。

溫州網訊 連日來,四川溫商、成都喜來登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邁頂著炙熱的夏日陽光,前往永嘉楠溪江、甌海等周邊山區進行實地考察。
17年前,他陸續將6萬多棵原產浙江的楊梅樹移栽到成都市天府新區的小荒山上,將一個小山丘打造成年接待游客150多萬人次的“楊梅小鎮”,帶動當地2萬人以上實現穩定增收,成為四川省農旅產業“新地標”,更成為成都市鄉村振興“范本”。鄭邁這次回鄉考察只有一個目的:要將楊梅小鎮模式“復制”回溫州,為家鄉的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做貢獻。
人物名片
鄭邁
籍貫:永嘉縣
公司職務:成都喜來登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社會職務:民建四川省委農業農村委主任
獨辟蹊徑的投資路徑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趁改革開放春風,越來越多的溫州人涌向大江南北“淘金”,出生于永嘉農村的鄭邁就是其中一員。
在四川創業初期,鄭邁不僅將一個默默無聞的服裝品牌做成擁有百余家連鎖店的知名品牌,收獲人生“第一桶金”,同時,通過自己的努力,邊創業邊學習,完成了大學學業。2000年后,國家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與東部沿海城市一樣,成都的房地產開始興起。這時已有了一定資本儲備的鄭邁,通過資本運作,創辦成都喜來登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軍房地產業。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安吉縣余村調研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此時,事業有成的鄭邁敏銳地意識到“農村、農業、農民”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機遇。
經多方調研,他得知四川人喜歡吃楊梅,卻從沒種過,如果將原產浙江的楊梅移栽到四川,一定有很好的市場前景。于是,鄭邁向公司股東提出將楊梅移植入川的投資計劃,不料遭到所有股東的反對。
從小就喜愛楊梅的鄭邁,懂得宋代詩人楊萬里“玉肌半醉紅生粟,墨暈微深染紫裳”的味道,更懂得趙鼎臣“江南春盡頻相憶,為有楊梅欲共嘗”的相思。沒有股東支持,那就自己一個人干。
于是,鄭邁開始實施千里移栽楊梅的計劃,一條“獨辟蹊徑”的投資路徑由此發端。
移栽楊梅讓荒山變“金山”
楊梅基地落戶成都天府新區永興鎮南新村和云崖村一座荒山荒坡,占地面積3000多畝,總投資超2億元。
鄭邁說,當年移植的都是已掛果的楊梅樹,每株都來之不易。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千里遷徙的每株果樹都自帶100多公斤泥球,大貨車一趟只能裝運100余株。鄭邁還特地從浙江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入川,專門負責楊梅樹的種植和技術指導,確保移栽的楊梅樹適應新的種植環境。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昔日“蠻荒”的小山丘陸續被6萬多棵已掛果的楊梅林替代,填補了四川歷史上種植楊梅的空白。第二年,這些外來的楊梅樹上順利結出誘人果實,個個果大味甜,讓人口齒生津。
鄭邁成功在成都移栽楊梅的事件,成為當地一段佳話。每當楊梅成熟季,基地里的楊梅由于品質好,受消費者追捧,市場價賣到160元/公斤。許多當地企業和消費者為了節約消費成本,紛紛來基地按株“認養”楊梅。有“認養”一兩棵的,有“認養”二三十棵的,最多的一家企業“認養”了幾百棵,平均單棵楊梅的認養均價超過1000元,昔日荒山變成真正的“金山”。
鄭邁說,成都周邊土壤肥沃,土層厚,在楊梅成熟前的一段時間,沒有“梅雨”沖淋,氣溫上升較快。楊梅自然成熟不僅要比溫州早半個月,而且口感更甜,品質更好,存放時間更長。
目前,成都喜來登實業公司在四川省域打造了多個楊梅產業基地,年產楊梅1000多噸。鄭邁準備從明年開始,把原產浙江的“成都楊梅”返銷溫州市場,讓家鄉父老品嘗到天府楊梅的味道。
楊梅小鎮成共富“標桿”
2008年初夏,在楊梅上市時,喜來登實業公司在當時的雙流縣舉辦第一場楊梅節,每天吸引上萬游客、幾千輛小車來基地品嘗楊梅和消費,引起《人民日報》關注,該社內參刊發題為“創造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百姓致富”的文章。
此事帶給鄭邁更有深度的思考:楊梅基地僅靠楊梅吸引顧客,季節性明顯,社會經濟帶動力有限。為全面帶動鄉村農民實現共富夢想,鄭邁決定再次追加項目投入近億元,將楊梅基地提升為農旅融合的“楊梅小鎮”。
2015年,楊梅小鎮從全國各地移栽各種花木150多個品種100多萬株,大面積增加草坪和親子游樂設施、觀景臺,修建8公里步道等,積極引導周邊農民建民宿、辦餐飲等,以提升楊梅小鎮整體接待能力。
歷經多年發展,如今的楊梅小鎮已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楊梅生態觀光旅游產業基地和特色小鎮。除6萬棵楊梅外,各色各樣花木讓小鎮一年四季山花爛漫,瓜果飄香,游人如織。如果沒有疫情影響,小鎮每年接待游客達150多萬人次。
鄭邁說,楊梅小鎮現有長期的就業崗位超300個,楊梅小鎮維護、楊梅采摘等所需的臨時用工,每年可帶動500多名農民增收。整個楊梅小鎮帶動周邊農民辦餐飲、建民宿以及各種小商店等,可帶動增收的人數超2萬人,增收總量超1.5億元。
村里村外的道路變寬了,農民的房子變漂亮了,環境也變得越來越美,楊梅小鎮周邊的農民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
楊梅小鎮先后獲得“四川鄉村游十強”“成都最美賞花基地”等殊榮。鄭邁被國家農業部、團中央等部委評為“中國農村青年十大致富帶頭人”。
為進一步推廣楊梅小鎮的成功模式,鄭邁此次回鄉,籌劃把國內外特色水果引回家鄉,打造屬于溫州的特色農旅小鎮,助力家鄉農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記者手記:
一位農業部官員曾說過:“鄭邁的成功純屬意外,不過,敢在農業領域這么嘗試的人除了鄭邁絕無僅有,沒人敢做的事鄭邁敢做,這個楊梅小鎮的成功也就不能說是意外了。”
這位農業部官員說的,正是溫商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勇闖大江南北,世界各地,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商業奇跡的縮影。鄭邁引浙江楊梅入川的成功案例,正是溫商精神的具體表現,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溫州模式”經久不衰的“原動力”。在未來的社會經濟發展中,溫商還將延續、傳承老一輩企業家的精神財富,實現“青藍接力”,讓“溫商精神”在新時代里走得更穩,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