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miesm"><acronym id="miesm"></acronym></s>
    • 
      
        <s id="miesm"><em id="miesm"></em></s>
        • 省政府新聞辦批文·浙新辦[2008]17號

        • 龍灣區唯一具有新聞發布資質網站

        • 溫州市第一批文明網站

        • 溫州市網絡文化協會理事單位

        • 市級青年文明號參賽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龍灣新聞網  ->  新聞中心  ->  溫州新聞 -> 正文

        職業培訓“私人訂制”

        2022年08月22日 17:21:10來源:光明日報

          【記者手記】

          這是由近1400萬個個體組成的龐大群體,服務著14億中國人民。每個個體千差萬別,但我們習慣于為他們描摹一個共同的形象:救死扶傷,懸壺濟世,醫者仁心……這就是醫療衛生工作者,一個被寄予特殊期望的群體。

          8月17日,第五個“中國醫師節”前夕,中宣部、國家衛健委發布2022年“最美醫生”先進事跡。丁仁彧、馬文義、許潤三、孫寧、張靜、周行濤、胡敏華、高琪、管向東、潘鳳等10名個人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家流調專家隊光榮入選。


          醫生,是一份職業,跟所有職業一樣,需要獲得尊重與權益保障,需要獲得與其付出相匹配的回報。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職業,是健康所系,是性命相托,因此需要對生命多一分敬畏,對所服務的對象多一分悲憫和仁慈。

          今年3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提出:“醫師應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遵守執業規范,提高執業水平,履行防病治病、保護人民健康的神圣職責。”在一種職業、一份職責前冠以“崇高”和“神圣”這樣的詞語,而且還是以法律的形式,并不多見。

          這種“崇高”和“神圣”,我們從“最美醫生”身上可以清晰看到:

          他們對醫術精益求精,一如“看病要專注,一輩子研究透一個病就行”的96歲的國醫大師許潤三;

          他們對患者體恤理解,一如與艾滋病患者做朋友,為他們創建“可以傾訴宣泄的出口”的護士長胡敏華;

          他們對生命敬畏尊重,一如“希望手術越做越好,但是必須同時越做越少”的眼科手術醫生周行濤;

          他們對職責勇于擔當,一如64歲時離開北京、遠赴新疆,為了新疆孩子們的需要而來的小兒泌尿外科“一把刀”孫寧;

          他們對自身嚴格要求,一如以“凡為醫者,性存溫雅,志必謙恭,動順禮節,舉乃和柔,無自妄尊,不可矯飾”為座右銘、疫情初期第一時間馳援武漢的管向東;

          他們眼里有人,“每一位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放棄任何一名患者”;他們心無私利,“在保證療效的基礎上,盡量使用便宜、有效的藥物”……

          一個又一個“最美”,筑起患者和醫生之間信任的基石。“隔著ICU那扇門,家屬把患者交付給我們,這種信任是非常令人感動的,所以我們更有理由把百分之百的努力奉獻給患者。”多次參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傷員救治工作的丁仁彧的這番話,是許多醫生的心聲。

          “最美醫生”不會孤獨。我們相信,這些“最美”并不是專屬,并不是特例,在近1400萬名醫療衛生工作者里還可以找到更多,還有許許多多的同行者。

          就像“最美醫生”周行濤說的——“如果跟著光走,就不會生活在黑暗里。”


        [編輯: trs接口] 
        分享到:
        下載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