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5億元,全市第一!龍灣以創新生態激活發展動能
今年1-6月,這片熱土交出亮眼成績單:全區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支出28.65億元,研發增量躍居全市第一;全區累計新增孵化面積34.28萬平方米,新增入孵企業491家,新增創新創業人才4410人,位居全市前列;新增市“甌越英才計劃”科技領軍人才9人、高水平創新團隊3支,位居縣(市、區)第一……
一組亮眼的數據
是溫州灣新區、龍灣區
正以創新為筆書寫的
高質量發展答卷
大孵化器集群構筑創新“強磁場”

位于溫州國際云軟件谷的科大訊飛人工智能(溫州)產業加速中心,來自各企業的300余名研發人員正在專注攻關。“從簽約到開業僅耗時9個月,龍灣區云軟件谷發展服務中心在消防環評環節全程護航。”該中心總經理周中蒙感慨道。而在溫州灣新區、龍灣區,像溫州國際云軟件谷這樣的孵化器還有許多。
溫州灣新區、龍灣區深入實施大孵化器集群戰略,致力于打造集“前端招引、中端孵化、后端產出”于一體的高質量全鏈條孵化體系。通過聯合科創平臺共建孵化載體,已集聚甌江實驗室、國科溫州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溫州技術創新研究院等15家高能級科創平臺,同時,聚焦優勢產業建強孵化載體,重點打造的“三谷”園區——中國眼谷全力構建眼健康全產業鏈園區,已成功共建企業聯合研究院38家,累計引駐企業386家,入駐企業總營收約53.5億元;溫州國際云軟件谷精準布局數字經濟產業,成功落地溫州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科大訊飛人工智能(溫州)產業加速中心,匯聚數字經濟企業多達3046家;中國(溫州)新光谷專注于激光和光電領域,集聚相關核心企業254家,2024年產值更是突破200億元大關。
目前,全區已創成各類孵化載體28家,總孵化面積超140萬平方米,其中省級以上科技型企業孵化器7家、眾創空間15家。并且累計招引北大科技園、浙大科技園、科大訊飛等9支專業運營團隊,在孵企業近2000家。溫州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更是成為浙江唯一連續8年獲優秀評價的國家級孵化器。

在硬件載體不斷夯實的基礎上,龍灣更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以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激活創新“軟環境”。今年4月,由龍灣區人民政府、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杭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溫州市教育局等單位聯合實施的“立足‘三特’優勢,打造地校橋接跨域技轉新模式”項目成功入選省級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試點。這正是龍灣區積極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取得的實質性成果。
該改革試點項目創新構建以在溫院校為媒介的跨域技轉服務新模式,整合屬地政府、大院名校、龍頭企業、在溫院校的各類資源,通過數智賦能、利益共享、人才驅動等途徑,進一步完善創新鏈技轉服務體系。目前,溫州灣新區、龍灣區與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已先后聯合吉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共建技術轉移中心,打造“雙一流高校+本地院校+轄區企業”協同創新平臺。未來三年計劃再成立一批技轉中心,服務區內企業500家以上,實現技轉金額3000萬元以上,促成企業增效超10億元,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龍灣的創新不止于此。接下來,龍灣還將迭代升級“先投后股”試點實施方案,更好地為初創項目送上“第一桶金”,助力科技成果轉化。

溫州激光與光電子協同創新中心的納米級精密滑臺系統,實現國產替代,產品性能穩定且價格僅為進口產品的一半;甌江實驗室的全新精準靶點免疫微環境靶向抗腫瘤創新藥項目獲1500萬元投資,估值約3億元……在日前舉行的溫州灣新區、龍灣區產業創新聯盟成立大會上,15個科研項目輪番路演,8家企業與平臺當場簽約。
這個匯聚15家高能級科創平臺、5大專業委員會的聯盟,正是龍灣構建“全覆蓋創新協同矩陣”的關鍵一環。與之配套的“科創共享平臺”同步上線,企業掃碼即可預約使用甌江實驗室300kV冷凍電鏡、國科溫州研究院生物醫學大數據智算中心等高端設備,獲取區域內15家平臺的科研方向、人才團隊等信息,企業的需求征集與發布模塊,讓企業可發布技術難題,聯盟內專家組團攻關,大幅降低創新成本,提升創新效率。
除聯盟外,“龍灣區科技創新創業協會”也是溫州灣新區、龍灣區打造的創新組織之一。協會聚焦資源共享與生態融合,每年舉辦系列交流、投融資對接活動,促進孵化行業協同發展,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營造“創業無憂”環境。
“科創共享平臺”“溫州灣新區、龍灣區產業創新聯盟”“龍灣區科技創新創業協會”等創新組織構成了溫州灣新區、龍灣區“全覆蓋創新協同矩陣”,多維推動科研與需求進一步精準對接,加速創新要素向現實生產力轉化。